一個孩子,本是一張白紙,如何書寫取決于家庭與學校、社會的共同作用,其中家庭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,那么,究竟是什么樣的教養(yǎng)方式才容易培養(yǎng)出白眼狼啃老族?這是當下父母最應該值得思考問題...
代替孩子做決定,剝奪孩子選擇的權利
一些性格強勢的父母,不管是孩子的學習還是生活,都要決定或者干涉。這種家長通常會將絕dui掌控權延續(xù)到孩子成年后,包括上什么樣的學校,交什么樣的朋友,高考填什么志愿,大學上什么專業(yè),畢業(yè)后去哪里工作,和誰結婚,甚至生幾個孩子,決策者都是家長。
大包大攬,什么苦難曲折都要幫孩子規(guī)避
不少獨生子女的父母,或者老來得子的父母和隔代撫養(yǎng)的家長,都容易有溺愛孩子的傾向。和上面所說的強勢家長在孩子精神層面的控制相比,這種溺愛,更側重于在具體事務的代替,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口號便是“除了學習你什么都不用管”。
孩子只需要自己學習,其他一切家務都不用理會,生活中必要的挫折和艱難,都被家長攔下,學習好的孩子變成了高分低能,學習不好又沒鍛煉過,唯有依附于父母茍活。
扭曲的金錢觀造就跋扈的敗家子
經濟飛速發(fā)展的中國,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家長,由于自己本身沒能擁有正確的金錢觀,在對孩子的教育中,也是灌輸了極其危險的思想。認為金錢是萬能的,瞧不起普通人,覺得自己有錢了不起,常常當著孩子面炫富。
在這樣銅臭彌漫中成長的孩子,潛移默化會沾染金錢萬能的錯誤觀念。不僅生活中仗勢欺凌,也不需要努力奮斗,完全可以心安理得啃老,反正家里有的是錢,渾然不知“坐吃山空”有多么冒險。
選擇透支自己的能力,明明沒有那么多錢,事事都想要“給孩子最hao的”。他們常常wei屈自己,吃糠咽菜,卻也要照著富二代的標準供養(yǎng)孩子。
殊不知,如此犧牲,反而是給了孩子對家庭經濟情況一個錯誤的假象,到某天穿幫時,孩子非但不會感恩,反而會怪怨父母無能,不能讓自己像真富二代那樣瀟灑啃老,更可能發(fā)展為仇視父母。
“啃老族”絕非一夜之間長成,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,在孩子成年之前,認真去思考和甄別,一定能找出一些苗頭的,比如顯露這些特點的孩子:大事小事都要父母安排,不去思考也懶得反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,在家什么家務都不會做看不起別人,??诔隹裱裕J為錢能擺平一切毫無感恩之心,想要什么得不到,還責怪父母無能……
窮不是原罪,告訴孩子,通過后天的努力,是可以過上更好生活的。千萬別逞強過度付出,把孩子變得索取無度,什么事都理所當然,毫無感恩之心。